诗37:14-15
恶者要害义者,不仅有谋划,而且已经弓上弦,刀出鞘。
恶者拿刀,为什么不拿剑呢?
因为刀只有一刃,拿刀只砍别人,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弱点,不会像牛那样反刍,恶者缺乏反省意识。
拿刀的恶者,一股子血气,是冲动的恶魔。
恶者手里拿刀,要砍杀义者,伤害困苦穷乏之人。
恶,就是对善的拦阻,也是善的缺乏。
刀在恶者手中,会伤害义者。
拿刀的人,手中的刀只有一刃,砍向别人。这类人愤青,只见别人的短处,却不见自己的短板。
在客西马尼园,彼得手里有两把刀,主说够了(路22:38)。
这两把刀,就是世俗的刀和神圣的刀。
世俗的刀,砍向这个世界,活着只为自己;神圣的刀,就是基甸手中的那把刀,砍向仇敌,砍断仇敌一切的捆锁,救人出水火。
人的一生只有这两把刀。
还是拿起灵性的宝剑吧,剑有两刃。
双刃之剑,一刃砍向自己,自己责备自己,自我省察,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。剑的另一刃砍向他人,怀着善意,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,而不是恶意的论断和伤害,爱是不加害于人的。
双刃剑,善意提醒他人的错误,带领他人进入光明之地。
双刃剑,代表全面的真 理,不是一面烤的饼。
双刃剑不仅有两刃,还有剑锋,刺入剖开敌人的要害,要拿起宝剑,可以攻破恶魔一切的营垒。
一刃刀与双刃剑,相比较而言,最好拿起宝剑,既有双刃,又有剑锋。
一方面可以自己责备自己,砍向自己;
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砍向别人,尤其是众善的仇敌,面对黑恶势力,还击勿需客气。
你看以赛亚,他步入殿中,就有了双刃剑。
他说自己是嘴唇不洁的人,先有自我省察。清醒后,他又见自己住在嘴唇不洁的人中。
他认识自己,先“砍”向自己,又“砍”向那些嘴唇不洁的人,让众人也能清醒,明白自己真实的光景。
刀乎?剑乎?皆有用途。
愿我们拿起宝剑,愿这剑如同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剑,成为邪情私欲的遏制。
最好放下屠刀吧,因为动刀的,必死在刀下。
害人精,害不了别人,反害了自己。




